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 2008年
访问量:40483

专题研究:数据新闻

  • 论数据新闻产制流程中的不确定性

    王天娇;

    随着数据新闻的崛起,新闻人开始介入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等诸多环节。与此同时,各环节中可能引入的不确定性成了摆在新闻人面前的挑战。本文首先梳理了不确定性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并对18名数据新闻从业人员进行了访谈。访谈发现,我国数据新闻从业人员已经建立了数据新闻的产制流程观念,但对可能引入不确定性的各环节缺乏系统认知。有鉴于此,本文又结合数据新闻的产制流程,以举例说明的方式详细阐述了各环节可能引入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数据新闻产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三个基本原则。

    2019年01期 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中有形:中西数据新闻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以中西四家数据新闻专栏为例

    王琼;李泽华;

    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作为新闻业在数据时代的回应,是当下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的一种新闻理念和实践。探究中国形象在数据意义上和视觉意义上的生产与建构是在新闻业“计算转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所要面临的新课题。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中西四家数据新闻媒体有关中国议题的报道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西方数据新闻中有关中国议题的报道均以中性报道为主。数据新闻拥有在数据和视觉层面的话语生产能力。由于数据的跨文化特性,中西数据新闻关于中国议题的报道中因文化差异而出现的对立话语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消弭,但依然有差异。

    2019年01期 2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2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内高校数据新闻课程的内容研究和模式分析

    李榕;任乐毅;黄秀清;

    “数据新闻”作为大数据时代热门的新闻形态,被认为是“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正处于关键节点,随着大数据和新闻传播的紧密结合,数据新闻教育方兴未艾。在数据新闻教育迅速发展并成为新闻传播教育主要参与者的同时,课程内容和模式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挖掘数据新闻内容本质与分析课程模式并适用于未来数据新闻课程专业建设,成为当下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国内外26所高校,并实地访谈和问卷调研了4所高校,整合形成国内高校数据新闻教学模式;厘清了国内外数据新闻教育课程发展模式的不同,在梳理数据新闻课程内容和教学类型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国内高校数据新闻存在的教育起点滞后、缺乏“双师型”教师人才和坚实的课程基础、人才培养与业界脱节等问题,数据新闻学体系亟待建构。最后,本文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课程发展建议,为国内数据新闻教育的模式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9年01期 4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理论前沿

  • “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媒体与公众议题注意力周期相关性研究

    褚建勋;方玉婵;

    本文基于“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中我国报纸媒体和公众微博为期一个月的内容发布相关数据,引入舆情生命周期理论,通过对媒体与公众在舆情发展不同阶段中的议题注意力属性网络进行建构,从NAS(Network Agenda Setting,网络议程设置)的视角分析了媒体与公众在舆情不同发展阶段议题注意力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舆情发生期,媒体与公众议程之间没有显著关联;而在舆情的爆发期和消亡期,媒体议程对公众关于“中美贸易摩擦事件”的理解都表现出明显的议程设置效果。本文的发现拓展了舆情分析的新视角,也丰富了“网络议程设置”在中国语境下的具体应用。

    2019年01期 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4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崛起与遏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贸易战中美国家形象研究

    相德宝;曹春晓;庄思雨;

    国家形象不仅是自塑、他塑的建构与修辞问题,更是一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和角色的结构性问题。本文以中美贸易战为例,首次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运用到国家形象研究中,通过中美在贸易战全球国家网络中的结构和关系探讨其国家形象。研究发现,贸易战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以美国、中国和中美作为整体为核心的三个节点以及涉及全球五大洲34个国家的社会网络。美国出度最高,指向中国,呈现出美国挑起贸易战、强硬施压、遏制中国的霸权主义形象;中国入度最高,呈现以牙还牙、坚决反击、灵活应对的形象。中国崛起打破现有国际体系,重塑世界格局,遭遇世界最强大国——美国的遏制;贸易战成为美国遏制中国打破现有国际体系的制衡举措。崛起与遏制成为中美国家形象的关键词。

    2019年01期 9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4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交互技术如何影响用户健康行为意愿:移情与有限认知容量

    张雯;方玙;王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闻逐渐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开始与用户产生交互。先行研究常基于提示—积累理论,认为交互技术调动了更多感官渠道,比静态信息更有效,但该理论存在限制且并未考察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移情与信息加工有限容量理论,分别设置叙事和数据可视化两种条件,对比两种条件下阅读交互与非交互式新闻用户的移情认知和行为意愿行为,探究交互对用户行为意愿行为的影响机制。构建以信息呈现方式(叙事vs.数据可视化)为调节变量,交互(vs.非交互)为自变量,移情认知为中介变量,行为意愿为因变量的带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2×2实验验证假设(N=180)。结果表明,交互可直接影响行为意愿行为,同时经由移情认知影响行为意愿行为,且信息呈现方式调节此中介效应。如果信息为叙事,交互形式比非交互形式更容易被采纳,但如果信息为数据可视化,非交互则比交互更有效。上述结论加深了对交互信息效果产生机制的理解,为进一步考察交互技术效果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且为健康传播中的交互技术运用提供了实践参考。

    2019年01期 11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教育使我们更信任——基于CGSS2015数据的互联网使用与社会信任分析

    叶韦明;高经纬;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的数据,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于不同关系类别社会信任的影响以及教育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于普遍社会信任以及强关系、弱关系、陌生人间的社会信任均有负面影响,而教育年限对上述所有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且该调节作用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强:当教育年限高于10.5年、14.7年、17.9年时,互联网使用对于陌生人、强关系、弱关系的社会信任的削弱作用被教育完全消除。总体而言,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信息快速流动对于社会信任的冲击,对于社会信任的维持和社会稳定的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9年01期 13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2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社交信息对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效果的影响

    王亚萍;李贞芳;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发展迅猛。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凭借高原生性、互动性等特点,备受广告主青睐。研究者发现,日渐成为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本质特征的朋友点赞评论等“社交信息”的影响有正有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影响相异。本研究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作为分析的理论框架,采用实验法,形成2×2×2组间组内设计,探讨社交信息对中国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的广告认知、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的影响,以及个人相关性和品牌熟悉度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点赞、正面评论等社交信息可以有效提升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效果,尤其是在低品牌熟悉度、低个人相关性的情况下,社交信息对信息流广告效果的影响更大。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在于增强社交媒体广告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效果。

    2019年01期 147-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吃播”用户的使用与满足探究

    谢丹颖;高芳芳;

    在各式移动网络直播让人眼花缭乱的今天,为何“吃播”这种“直播+吃饭”的模式会脱颖而出、备受网民青睐?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考察了我国吃播用户的使用与满足情况,试图探寻“吃播热”现象背后可能的社会原因。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本研究发现,我国吃播用户使用吃播的主要动机包括获得美感、排解压力、消磨时间、代偿需要和自我整合,且婚姻、职业、学历等社会因素会对吃播用户的使用动机产生影响。此外,研究结果显示普通的吃饭行为在吃播中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用户使用吃播除了可以满足对食物和吃的关注外,还能够获得新知识、逃避现实需要,并实现自我整合。但本质上吃播仍属“无聊经济”,用户借此廉价地消耗大量时间。

    2019年01期 16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动态表情贴图情绪识别的跨文化一致性研究——基于中美被试的比较

    董光宇;那宇奇;

    以GIF格式为容器的短时无声影像内容,在移动终端、即时通信应用广泛的今天,成为俗称为“表情包”的表情贴图,在日常发生的计算机中介交流环境中发挥着传递情绪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实验法,根据千余名中国人被试对动态表情贴图的情绪识别结果,对比分析了跨文化背景下表情识别的异同。本文的主要发现有三点:第一,总体来看,中美被试双方对同一张动态表情贴图传达的情绪有强一致性;第二,主体对动态表情贴图的情绪识别结构具有跨文化差异,中国人情绪识别结构倾向二元化且耻辱敏感,而美国人则倾向简单化;第三,动态表情贴图情绪识别的跨文化差异建立在表情识别一致性上。GIF图的情感识别以大众传媒制造的媒介产品为基础共识,其跨文化差异反映了广泛的社会文化影响。

    2019年01期 181-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学术综述

  • 新媒介时代下的国外情感研究:问题、发展与展望

    董薇;

    近几十年来,新媒介,尤其是社交媒介中的情感不仅在传播学界,也在诸如心理学、社会学、政治科学等相邻的学科领域引发广泛关注。学者们敏锐地发现,既有的认知取向研究主要关注信息的扩散、知识的分享与获得,我们对于情感在新媒介空间的传播与影响机制知之甚少,也无法对层出不穷的情感现象做出充分的解释。在理论和现实的双重促动下,国外的新媒介研究对情感问题的兴趣日增。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这一新兴交叉领域的问题缘起以及面临的分析性挑战,接着从情感传播的可能性、功能主义、媒介化三个方面梳理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希望借此帮助学界更好地理解情感及其在媒介化世界中的角色与影响。

    2019年01期 20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