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 2008年
访问量:40481

专题研究:计算传播

  • 移动应用程序的受众分化研究:以中国新闻及视频类应用为例的网络化对比分析

    黎樟浩;塔娜;王一清;姚雪雅;

    本研究以2019年某市单月移动应用程序用户(N=8,333)严格脱敏后的使用数据为例,借助网络分析方法,对移动应用程序的受众分化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比新闻类与视频类应用程序,以两类应用程序使用共现网络的密度、网络中心势、子群规模等测度进行受众分化分析。目前国内用户对新闻类应用的使用具有核心-边缘模式特征;而视频类应用的用户使用模式介于多元模式和核心-边缘模式之间,受众在表现出多元一体特征的同时又呈现出初步向外分化的趋势。在未来的研究中,新闻传播研究者可以考虑从网络研究视角开展跨平台的受众研究。

    2018年02期 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无标度网络的微博流言传播模型与实证分析

    黄文森;

    流言在社交媒体中滋生和蔓延已经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网络已成为影响流言传播的重要变量。随着计算方法的发展,网络建模作为复杂社会系统的定量描述工具,为探索流言的网络结构特性和传播机制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借鉴了经典的SIR传染病模型,将微博流言传播网络中的个体划分为四种类型:易感染者、积极感染者、消极感染者和免疫者。我们构建了基于无标度网络的微博流言的传播动力学模型(SIpInR模型),并运用多主体仿真平台NetLogo进行了模拟仿真实验。研究发现,网络中个体对于流言的积极感染率越高,流言传播的强度和广度越大;转移率的变化对流言传播强度有影响,但对传播的广度和长度没有影响;相反地,恢复率和免疫率主要影响流言传播的广度和长度,而不影响传播的强度。本研究经过对真实微博数据的实证分析,检验了模型的前提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对进一步把握社交媒体流言传播规律和遏制流言具有参考意义。

    2018年02期 2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1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舆论传播的空间特征研究——以《我不是药神》为例

    徐碧莹;钟智锦;廖小欧;许小可;张铭越;陈兴蓉;付玉;武林秀;

    信息流的空间分布与实体空间的属性既有着紧密的联系又存在着差异,其中作为信息流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舆论亦是如此。本研究以《我不是药神》为例,分析相关舆论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特征,探讨网络舆论的扩散方式与地域的社会环境条件的联系。研究发现:第一,舆论传播的地域空间网络分为一级意见领袖区、二级意见领袖区和三级边缘区;第二,地域的实体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越高,其在舆论场中的地位也越高。网络空间中的舆论传播受到实体空间的极大影响,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因素都在网络舆论的形成和扩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8年02期 4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笑cry点赞”还是“允悲地抱抱”:表情符号作为一种舆论表达

    王童辰;许小可;钟智锦;刘飞;游宇霞;任宏菲;卢海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在线沟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计算机的沟通更喜欢通过文字和表情符号来进行。国内关于表情符号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文化视角的解读,缺乏实证的经验数据支持。本研究收集了关于电影《我不是药神》和“昆山反杀案”的新浪微博文本,对其中的表情符号使用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本研究发现表情符号的使用在目前相当普遍,并且表情符号的使用承担了一定的情感表达功能。表情符号使用数量庞大,但每种表情符号的使用频次都呈现幂律分布。表情符号传达的情感和文字传达的情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且表情符号传达的情感比重较大,有时起到的是噪声作用。同时研究还发现,用户倾向于使用相同的表情符号表达同一情感,通过表情符号共现的形式增强情感的深层表达。对表情符号使用行为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交平台文本交流的全貌,同时也丰富了CMC、SIP等相关传播学理论。

    2018年02期 5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5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传播行为的微博用户联合谱聚类方法研究

    周胜;龚鸣敏;田福庆;

    为解决微博用户属性数据、标签数据、行为数据和文本数据较少甚至缺失情况下的用户聚类问题,学界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播层面的微博用户联合谱聚类方法。根据用户在关注和转发信息源上的认知差异,可构建用户和信息源的双模网络。采用联合谱聚类方法建立的关注和转发两级聚类机制,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认知属性的用户群体。实际聚类结果表明:该算法聚类准确率高、鲁棒性好,对于网络个体的传播动机和行为预测、群体划分和舆情分析,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2018年02期 9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计算传播视域下中捷友好交流报道的影响力评价及演化分析

    冯鑫;张瀚水;李佳培;吴晔;

    中捷友好源远流长,时代意义非比寻常。国内外媒体高度重视中捷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捷的相关报道数量大幅度增加。本研究以中捷友好交流报道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四大媒体,对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进行体系化评价,从报道主题与体裁、表达方式与叙事视角、报道篇幅与版面、报道对象等多方面对报道内容进行量化研究与可视化展现,在此基础上对《人民日报》历年中捷友好交流的报道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从计算传播视角完成了静态的量化评价和动态的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宣传效果层面,新华社单篇报道的传播力以及《环球时报》的宣传效果综合表现优异;报道数量时序分布层面,近三年中捷报道数量预测值先增加后减少,较往年相比会有所降低;内容实质分析层面,报道主题从“人文交流”转换为“一带一路”,以头版头条的长篇报道形式出现的频率增多。总体可见,中捷两国从文化互知走向建设共赢,计算传播视域下的量化评价和演化分析使得这一友好发展进程更加清晰可见并为后续友好交流提供了借鉴。

    2018年02期 10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理论前沿

  • 数字化时代的视觉情态议程

    路易斯·拉韦利;西奥·范·勒文;陈静茜;赵光明;

    克瑞斯和勒文的《阅读图像:视觉设计语法》[2006 (1996):155]为视觉文本中的情态提供了强有力的描写框架。然而,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熟悉的情态标记正在被创造性地重构。新的生产方式、多种分发平台出现,加之用户对情态变量的控制日益增强,这些新的技术支撑对情态在当代传播实践中的作用提出了拷问,并对情态的理论框架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和深化的需求。本文旨在为这些修正设置议程,重新审视视觉情态及其在数字化时代的影响。

    2018年02期 133-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待价而沽”的女性气质到“委身式奋斗话语”:自媒体平台中“修正主义女德”的复归与父权文化再生产

    丁闻捷;刘于思;

    在当今新媒体商业环境下,自媒体平台中以婚恋为中心的性别话语实践不断涌现,成为具有话题性的文化现象,反映出一种当下中国社会对于家庭、婚姻、性别的深层观念危机。本研究以自媒体Ayawawa的“情感理论”为例,运用话语分析,考察这一性别话语体系如何致力于社会生活中客体的生产、变化和再生产,以及其中的主体性、社会身份、自我性等问题。研究发现,Ayawawa的话语体系以一种新姿态拥抱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和性别观念,用科学语词的转换来塑造话语主体的权威,并用矛盾性别偏见作为其情感逻辑,利用修辞技术建构其话语体系中女性的委身式主体形象,不断地将“女德”修正为一种虚假的“女权”和“男女平等”,显示了与其话语体系相勾连的当下中国性别地位与性别思想的现状,以及与其所代表的父权文化再生产相勾连的意识形态。

    2018年02期 15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医疗纪录片的受众解读框架和情感研究——以《急诊室故事》的弹幕为例

    李激;董道力;黎思;

    医患关系是健康中国战略中重要的一环。然而,近年来医患冲突愈演愈烈,医患关系越发紧张。本研究从受众对医患事件的解读框架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分析受众在观看医疗纪录片《急诊室故事》时的弹幕。研究发现,受众对医患事件的解读框架有两类——支配式解读和协商式解读;当医患事件与社会热点事件结合时,受众的情感起伏较大。

    2018年02期 17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情感视域下社交媒体平台舆论分层与社群挖掘研究

    刘昊;

    网络舆论热点事件中,用户的情感信息和意见是影响事件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社会的情感往往是社会结构和文化的产物。特定公众群体情感种类及强度的差异可以反映宏观的社会生产,进而反映社会的阶层分布。研究舆论分化现象及其情感特征,使用情感分类及强度去识别网络社群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但目前该领域的实证研究仍待开拓。本研究以“假疫苗”事件为个案,使用情感词典评价社交媒体用户的情感类型及强度,并进行聚类分析;基于聚类的结果,结合社交媒体用户账号标签、讨论文本、行为数据,对聚类结果进行社群画像,评价聚类的效果。研究发现,基于情感的社群识别结果具备阶层差异的典型特征,群际差异明显,群内成员聚合性高。不同社群在公共事件中会呈现情感表露的差异,这种情感差异在经过社交媒体平台信息及情感的流动后,会在群体内部形成情感趋同。更细粒度的情感分类考察,能让社群的边界更加清晰,提升聚类结果的可解释性。

    2018年02期 19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实践观察

  • 电商平台个人数据跨境流动的政策困境与治理进路

    邹军;胡小燕;

    伴随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导向和全球化趋势,跨境业务中个人数据流动愈发频繁,国家安全、产业发展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张力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各国的个人数据保护水平和主要关切点不同,电商平台个人数据跨境流动面临着数据合规要求多样化、数据存储本地化、外部监管复杂化等政策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电商企业需调整自身数据政策,提升个人数据保护水平,同时提升适应各国不同法制环境的合规水平;国家应完善个人数据保护的立法,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排除电商企业全球经营的阻碍,提升产业水平,增进社会福祉。

    2018年02期 209-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流量”准则:算法机制下的新媒体赋权——基于两种对立观点形成过程的分析

    党明辉;

    基于互联网用户行为数据,学者们检验了网络媒介市场的幂律分布特征,乐观者得出了互联网技术完成了新媒体赋权、悲观者却得出了互联网社会完成了更为深刻的集权统治的结论。本研究层层解析了这两种相反结论的形成过程,发现相反的研究结论来源于二者分别观察到了相反的幂律分布变化趋势,而相反的变化趋势却共同来源于对网络“流量”的追逐。以“流量”为准则的新媒体赋权,强化了网络用户的消费者身份,其本质是商业与技术的合谋下媒介对用户的控制与宰制。

    2018年02期 22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