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 2008年
访问量:40483

专题研究:数字媒介与经济

  • 虚拟品牌社群中社会临场感对品牌忠诚的影响——以价值共创意愿为中介作用

    黄玉波;张惠琴;

    虚拟品牌社群是提高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探讨该情境下社会临场感对品牌忠诚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价值共创意愿、意识社会临场感、情感社会临场感和认知社会临场感都会对品牌忠诚直接产生正向影响,也可通过价值共创意愿间接作用于品牌忠诚,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但作用效应不同,其中价值共创意愿在意识社会临场感与品牌忠诚的部分中介效应最高。最后,本研究对虚拟品牌社群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相关讨论并提出建议。

    2018年01期 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老年女性亲代的数字受哺意愿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徐晖明;周姗杰;曾丽红;

    家庭中子代掌握的数字信息的价值要高于亲代,从而导致家庭内部“反向社会化”现象的出现,即数字反哺。中老年女性亲代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对数字技术的掌控能力明显弱于男性。然而,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女性亲代与子代互动密切,进而为中老年女性亲代接受子代的数字反哺提供了动力和势能。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中老年女性亲代较之于男性的数字受哺意愿更为强烈,其受哺效果在线上消费方面最为显著。此外,在数字反哺效果中,代际效应影响、子代反哺行为和态度以及群体内部文化资本的积累均是影响中老年女性群体代际数字受哺的主要因素。

    2018年01期 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注意力经济理论的再阐释——基于互联网“流量经济”现象的分析

    党明辉;

    面对21世纪初的互联网经济泡沫,我国学者对注意力经济理论产生了质疑,并用“影响力经济”等概念对其进行了修正。“流量经济”现象的出现,使得注意力经济理论再度受到关注与推崇。本文分析了注意力经济理论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各种传媒经济观点,认为“影响力经济”等是商业型经济模式下的注意力经济,“流量经济”则是分享型经济模式下的注意力经济。引入了“流量经济”视角的注意力经济理论,不仅能够解释当前背景下的传媒经济问题,21世纪初的传媒经济问题也可得以解释。

    2018年01期 3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19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理论前沿

  • 从计算新闻实践到计算新闻学

    巢乃鹏;秦佳琪;

    计算新闻是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业所出现的一种创新的新闻实践形式,与此相关的概念包括数据新闻、算法新闻、新闻可视化等等。本研究对计算新闻做了初步探讨,重点关注了研究者对计算新闻这一新闻实践活动的学术性研究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对计算新闻学的概念理解。

    2018年01期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重返身体:新媒介空间中的身体景观与建构方式

    韩少卿;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身心二元论”等思想传统的影响,身体的观念一直处于若隐若现的状态。随着消费社会崛起、视觉文化转向和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身体问题才得以重返传播学等研究视野。在新媒介时代,人的身体获得了解放,脱离了肉身的束缚,虚拟身体迅速地进入网络空间。在网络表情包、流行语、直播、短视频以及虚拟现实媒介中,弥漫着大量景观化的身体意象。在新媒介空间中身体被重新建构,现实中的肉身身体被转变为了虚拟身体,虚拟身体实现了身体离场但又时刻追求着身体在场,追求身体自由但又主动接受身体规训。由此,身体、传播和媒介三者之间相互交织,形成了新媒介空间中独特的身体文化,并始终影响着媒介技术形态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

    2018年01期 6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土味短视频用户乡愁动机的三维展示

    李梦雨;

    土味短视频备受大众喜爱,凸显的是其赋予不同身份的用户突破性别与阶级的情感共鸣,反映了大众的真实社会需求与共同价值取向。本文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以“用户为什么喜爱观看土味短视频”作为主要问题,结合深度访谈法对城镇居民、农业转移人口、乡村居民展开调研。研究结果发现,观看土味短视频会带给用户群体共通的乡愁感受,但这种乡愁情感的具体社会生成因素与社会想象呈现,会在不同用户群体中分化出不同的表象,具体可分为:想象的乡愁、回忆的乡愁、展演的乡愁。

    2018年01期 7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实践观察

  • 县(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三种主流模式分析

    王建磊;郭锦芸;

    本文选取北京延庆区、江西分宜县和江苏邳州市的融媒体中心做了个案分析,它们代表了三种主流的建设模式:上一级媒体机构(《人民日报》)予以技术和团队支持;县(区)行政力量予以主导和自上而下推进;县媒本身通过自身建设在产品运营和多元化经营方面进行了实质性探索。经横向比较得出一些“融媒技术成熟,但欠缺创新型应用和业务;相较缺资金、缺技术,县(区)融媒更缺人才;都不同程度存在造血能力不足”等共性化的问题。建议省、市媒体积极投身县(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将其纳入自身发展战略,打造全省一网、全市一网,帮助县(区)媒体机构以低成本、高标准模式快速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

    2018年01期 9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环境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策略研究——以国家形象片《中国一分钟》为例

    时影;潘薪宇;

    新媒体凭借其特有优势为“讲好中国故事”赋能,是国家对外传播与形象塑造的重要载体。国家形象片《中国一分钟》是新媒体短视频在中国故事对外传播中的重要实践成果。它深度融合了国家利益、执政理念、文化自信和文明交流互鉴等诉求,并着力在讲故事的语态、方式、内容和手段上进行了探索与呈现,为我们提升中国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有益借鉴:战略上着眼大局,政治价值与传播价值相统一;主体上整合传播,打造全媒体传播格局;方式上跨文化交流,创新对外话语体系;技术上体验为王,丰富故事呈现形式。通过上述策略,激发新媒体的正能量,增强国家形象传播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2018年01期 11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融合战略下广电媒体组织文化转型的困境与路径研究

    张静;

    本文采用深度访谈与田野式观察的方法,以J广播电视集团融合实践为例,揭示媒体融合战略下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组织文化转型的困境,并指出这一困境主要源于组织文化惯性。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转变组织的自我意识,打破原有文化中单一发展路径,打造开放的平台;其次,改造组织的自我意识系统,构建组织新文化,建立共享文化体系。

    2018年01期 12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术综述

  • 国际传播学中的“大数据”研究:回顾与展望

    杨洸;

    “大数据”一词已经迅速进入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近年国际传播学中有代表性的大数据研究,描述和呈现了大数据研究在传播学不同分支的采纳和运用情况,主要体现在大数据使用和大数据思维上,也表现出传统研究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大数据研究也遭遇了在研究效度、信度、代表性和普遍性等方面的质疑以及局限。因此,未来的传播学大数据研究,一方面有待大数据挖掘工具的完善,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小数据和传统的研究方法,将大数据广泛运用到具有理论和社会意义的问题上,助力传播学研究的长远和深入发展。

    2018年01期 14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