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秀芹;蒋晨;李栉雨;宋璐瑶;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移动端观看视频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互联网“信息过载”的现状,近年来推荐系统受到学者广泛关注,但以往有关推荐系统的研究呈现出技术导向的特征,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研究则较为匮乏。本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移动视频客户端个性化推荐系统(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System in Mobile Video Client,以下简称“PRSMVC”)提出一个与用户主观态度相关的通用的评价框架,并采用调查研究方法获得402份有效数据,对该评价框架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由内容评价、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系统设计、风险监控和响应速度六个维度构成的PRSMVC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还调查了在校大学生对PRSMVC的具体评价并探索了影响评价的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对PRSMVC的评价较高,且较为正面,专业、视频客户端使用频率和视频客户端推荐系统使用频率这三个因素会显著影响大学生对PRSMVC的评价。
2017年02期 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汪臻真;朱志华;蔡政;
在计算广告系统中,用户曝光数据和转化数据的获取远比传统广告更为高效准确,这为科学的效果衡量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效果衡量以因果推断为理论基础,通过实验(AB测试)或者非实验方式将人群分为可比的曝光组和非曝光组,基于对变量的严格控制,计算两组人群之间转化率的差异,精准地衡量曝光与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对计算广告中效果衡量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
2017年02期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宇恒;饶广祥;牟怡;
“沉默”是一种在视频广告中对音乐与音效移除的创作技巧,本次研究将眼动实验方法与传统信息行为理论中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式相结合。从注意、短时记忆与态度(广告内容卷入度)三个认知阶段,探究了在沉默情景下观看理性诉求视频广告的观众是否比音乐情景下的观众具有更高的进入中枢加工路线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探究了这一作用的内在过程。本研究发现,沉默情景下的观众注意力更集中,同时更加关注广告论据信息而非边缘线索信息,并对广告内容拥有更高的个体卷入度。而音乐情景下观众的感官确定性更低,注意力更加分散,进而将注意力集中于高确定性的字幕以及边缘线索信息上。
2017年02期 2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4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濮宇;张伦;雷杰淇;吴晔;
饮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工作性质、生活习惯以及活动范围等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提取“大众点评”服务器数据获得1,809个用户的饮食信息。本研究以饮食文化多样性和消费能力为切入点,探究饮食文化多样性与受众群体特征的关系。研究发现:其一,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与群众的消费水平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倒U形”趋势,即消费水平较低时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也较为单一。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用户饮食文化的多样性逐渐增加。当消费水平较高时,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会再次趋于单一化。其二,用户的性别、年龄、婚恋情况等因素与饮食文化多样性具有相关性。
2017年02期 4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海峰;
本文基于精神分析理论探讨“数据无意识”概念,拓展弗洛伊德、荣格、拉康和詹姆逊以来在哲学领域影响深远的“无意识”范畴,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语境。在内涵上,数据无意识即以数据方式存在的集体无意识;在外延上,它物态化为承载社会记忆的词库、数据库、代码库及其非结构化集合——网络大数据。其内容生产遵循无意识运作的压缩/置换机制,其形式则从语言演进为数据。对无意识的分析从语言和文本层次推进到数据层次,便于揭示网络传播的欲望逻辑和权力逻辑,以应对日益迫近的数据监控和无意识规训。
2017年02期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世宏;
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与移动互联网联姻,利用App作为金融营销手段,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及区块链等技术改善金融效率,如此个人隐私信息被过度索取且不断泄露。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对金融类隐私信息保护不力,金融机构自身对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宽泛不实,金融App中介平台对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薄弱。笔者参照国外金融类隐私信息保护做法,提出我国保护金融App隐私权立法逻辑,期待实现网络消费者隐私利益、行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
2017年02期 7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束晓舒;
国内对健康信息与健康行为的研究呈现跨学科的特点,对大学生群体的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信息选择、渠道偏好、关注内容等,缺乏更深入的对信息获取与健康行为、信息获取与信息需求、健康信息认可度的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个体微信健康信息使用的情况对健康行为的影响,运用调查研究法进行数据的收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和AMOS。从问卷调查和模型验证中发现,社交媒介对于个体的健康信息获知和健康行为建立有着比较积极的作用。调查对象对微信中的健康信息的关注度很高,信任度也很高,并且会比较积极地参与健康传播,微信使用对健康信息的信任度与个体健康行为有着正向的影响。微信使用可以帮助个体增进对健康信息的了解,也有部分研究对象提出其对健康态度和意识的影响。在反复接触到各类健康信息的时候,被调查对象无论对其内容的信任度高低与否,都增强了对健康本身的意识。从议程设置的角度来考虑,产生这样的影响是符合传播学规律的。
2017年02期 9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艺萱;李昊桐;吴奕婷;漆亚林;
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对大学生就环境议题在微博中的意见表达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深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人口学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在微博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媒体使用方面,单次微博使用时长越长的大学生,越愿意在微博中表达意见;在议题属性方面,大学生对议题的了解度显著正向影响其在微博中的意见表达;在社会心理方面,大学生自身的议题效能感越强,表达意愿越高;而议题风险感与大学生在微博中的意见表达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这可能与微博自身的匿名化特征有关。此外,深度访谈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微博舆论场中的环境传播呈现出扩散性强、反主流话语和议题社会化的特征。
2017年02期 1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覃若琰;
本文借用人类学“再地方化”的概念,观察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土家族摆手舞如何重回地方。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家族摆手舞通过少数民族国家化实现“再地方化”的回归。改革开放后,“再文化化”的生产策略作用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再地方化”,在流动的文化表演和日常生活实践中,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想象连接,实现少数民族文化在地方的文化展演与意义再阐释。与此同时,土家族主体也主动寻求文化修补,促进土家族“典范性”文化的形成,重塑文化边界,族群标签也更为凸显。少数民族文化“再地方化”的过程,正是多重主体将少数民族群体的过去与现在、地方与外界、国家话语与全球化语境相连接和再建构的过程,在多重语境和流动的互动中,地方特殊性重新被书写。
2017年02期 12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