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 2008年
访问量:40482

专题:社会化媒体使用与社会资本

  • SNS使用与社会资本建构——一项基于30位中国SNS用户的生命史研究

    付晓燕;

    本研究通过30位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社会政经地位的中国SNS用户的生命史和互联网使用经验,展示了中国网民丰富和复杂的网络社会服务使用形态、使用动机。进而,研究者按照Nahapiet和Ghoahal(1998)提出的社会资本三个内涵——结构面、认知面和关系面来考察SNS用户的SNS使用行为对其个人社会资本累积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网民个体社会资本累积的因素。

    2012年00期 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SNS使用与社会资本建构——一项基于30位中国SNS用户的生命史研究

    付晓燕;

    本研究通过30位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社会政经地位的中国SNS用户的生命史和互联网使用经验,展示了中国网民丰富和复杂的网络社会服务使用形态、使用动机。进而,研究者按照Nahapiet和Ghoahal(1998)提出的社会资本三个内涵——结构面、认知面和关系面来考察SNS用户的SNS使用行为对其个人社会资本累积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网民个体社会资本累积的因素。

    2012年00期 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连接策略与微博用户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取——基于南京大学学生微博使用的分析

    严婷婷;巢乃鹏;

    微博以其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庞大的用户数量及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微博用户的不同连接策略与其个人所感知的线上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归纳出三种大学生用户微博使用的基本动机,并分析了不同使用动机对连接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微博用户更倾向于用微博来维持原有关系,其次为寻求潜在联系,最后是建立弱关系。维持原有关系对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都影响显著,而建立弱关系则只对外部社会资本有显著影响,潜在联系只对内部社会资本有显著影响。

    2012年00期 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连接策略与微博用户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取——基于南京大学学生微博使用的分析

    严婷婷;巢乃鹏;

    微博以其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庞大的用户数量及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微博用户的不同连接策略与其个人所感知的线上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归纳出三种大学生用户微博使用的基本动机,并分析了不同使用动机对连接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微博用户更倾向于用微博来维持原有关系,其次为寻求潜在联系,最后是建立弱关系。维持原有关系对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都影响显著,而建立弱关系则只对外部社会资本有显著影响,潜在联系只对内部社会资本有显著影响。

    2012年00期 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观点

  • 公务员微博:新媒体如何改变政府传播——基于四个公务员个人微博的内容分析

    冯瑞青;朱秋硕;刘玮诗;张文君;张诗曼;冯俊达;朱婷柳;许晶;张宁;

    公务员微博在公共领域里构建了一个公务员与公众直接交流对话的平台,这个平台信流迅速、无限准入、多元共存、平等交往,与协商民主所包含的平等、公开、参与、多元的精神内核相呼应,在技术上和话语空间上具备了协商民主的一定条件,改变了政府传统的传播方式。公务员微博在政务公开、对话沟通、改善工作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协商民主理念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但是,公务员微博仍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时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民主发展的因素。本研究基于四个较为典型的公务员微博进行内容分析,对其微博的传播、主题、互动、个性、特定事件五个方面分别设置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考察公务员微博传播在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传播效果方面的表现和特点,探讨新媒体如何改变政府传播,并为微博政务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2012年00期 3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公务员微博:新媒体如何改变政府传播——基于四个公务员个人微博的内容分析

    冯瑞青;朱秋硕;刘玮诗;张文君;张诗曼;冯俊达;朱婷柳;许晶;张宁;

    公务员微博在公共领域里构建了一个公务员与公众直接交流对话的平台,这个平台信流迅速、无限准入、多元共存、平等交往,与协商民主所包含的平等、公开、参与、多元的精神内核相呼应,在技术上和话语空间上具备了协商民主的一定条件,改变了政府传统的传播方式。公务员微博在政务公开、对话沟通、改善工作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协商民主理念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但是,公务员微博仍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时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民主发展的因素。本研究基于四个较为典型的公务员微博进行内容分析,对其微博的传播、主题、互动、个性、特定事件五个方面分别设置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考察公务员微博传播在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传播效果方面的表现和特点,探讨新媒体如何改变政府传播,并为微博政务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2012年00期 3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与城市空间的互耦分析

    刘路;冯威;

    新媒体是一种高度城市化的产物,它对城市空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城市空间是城市文明的复合载体,又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演化。本文从两个角度研究新媒体与城市空间的交互耦合关系:一个是媒体进化的空间逻辑,另一个是空间重构的媒介逻辑。该文认为,城市空间的拓展生产了新媒体,新媒体的特性又重塑了城市空间,而新媒体与城市空间的互动耦合,使得空间要素的发展趋势与媒介领域的功能嬗变相互渗透,日益弥合着实在与虚拟之间的界限,衍化成让人目不暇接的城市空间中新媒体的创新实践。新媒体在城市公共服务、社会交往、历史传承等领域的创新性应用,将更新城市体系,完善城市传播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本文立足于城市的核心功能,探讨新媒体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揭示由此形成的新城市化体系的轮廓。

    2012年00期 5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与城市空间的互耦分析

    刘路;冯威;

    新媒体是一种高度城市化的产物,它对城市空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城市空间是城市文明的复合载体,又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演化。本文从两个角度研究新媒体与城市空间的交互耦合关系:一个是媒体进化的空间逻辑,另一个是空间重构的媒介逻辑。该文认为,城市空间的拓展生产了新媒体,新媒体的特性又重塑了城市空间,而新媒体与城市空间的互动耦合,使得空间要素的发展趋势与媒介领域的功能嬗变相互渗透,日益弥合着实在与虚拟之间的界限,衍化成让人目不暇接的城市空间中新媒体的创新实践。新媒体在城市公共服务、社会交往、历史传承等领域的创新性应用,将更新城市体系,完善城市传播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本文立足于城市的核心功能,探讨新媒体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揭示由此形成的新城市化体系的轮廓。

    2012年00期 5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社交媒体“富二代”偏见的成因及对策

    张厚远;周喆;

    网络社交媒介对"富二代"丑闻的大量报道、大肆渲染和强调,以及为各种犯罪分子贴上"富二代"的标签,让我们看到了当今网络社交媒体中泛滥着的"富二代"偏见现象。本文主要调查了普通网民与媒介从业者,分析"富二代"偏见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合理建议。

    2012年00期 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社交媒体“富二代”偏见的成因及对策

    张厚远;周喆;

    网络社交媒介对"富二代"丑闻的大量报道、大肆渲染和强调,以及为各种犯罪分子贴上"富二代"的标签,让我们看到了当今网络社交媒体中泛滥着的"富二代"偏见现象。本文主要调查了普通网民与媒介从业者,分析"富二代"偏见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合理建议。

    2012年00期 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文

  • “网络化自我”的生成——台湾青年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个案研究

    张煜麟;

    本文尝试结合素养研究、社会心理学及社会资本等论述,佐以生命史及口述传记研究法,探究青年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社会心理成因。通过个案的研究,本文发现:(1)挣脱升学主义与文凭主义的规训;(2)追求"既亲近且疏离"的友谊关系;(3)展演社交媒体所具有的传递信息与情感的功能;(4)重视分享与回馈的网络互动常规等4种意义结构,足以作为解释当代台湾青年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关键因素。最终,本文肯认青年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能动性。

    2012年00期 8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网络化自我”的生成——台湾青年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个案研究

    张煜麟;

    本文尝试结合素养研究、社会心理学及社会资本等论述,佐以生命史及口述传记研究法,探究青年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社会心理成因。通过个案的研究,本文发现:(1)挣脱升学主义与文凭主义的规训;(2)追求"既亲近且疏离"的友谊关系;(3)展演社交媒体所具有的传递信息与情感的功能;(4)重视分享与回馈的网络互动常规等4种意义结构,足以作为解释当代台湾青年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关键因素。最终,本文肯认青年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能动性。

    2012年00期 8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政治传播学视野下的政务微博传播模式探析——基于“两会”时期热点政务微博的实证研究

    刘燕南;于茜;

    政务微博,是指我国政务机构和相关人员以政务(或公务)名义开设的、以传播政务(或公务)信息为主的一种微博账户和内容形态,它是近年来中国社会中官民之间进行意见交流的新兴渠道。从政治传播学的研究视角,本文选择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务微博的传播模式以探究政务微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对政务微博的博主传播者1特征、传播内容、传播行为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本研究认为,目前我国政务微博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大抵属于"沟通政治"的范畴,其本质是一种意见民主,即政务机构和政(公)务人员通过微博将政策和法规等信息传达给公众,后者以转发微博或评论等方式给予反馈,力图沟通官民,使上下通达,但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影响相关部门的政治决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仍有待研究。

    2012年00期 10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政治传播学视野下的政务微博传播模式探析——基于“两会”时期热点政务微博的实证研究

    刘燕南;于茜;

    政务微博,是指我国政务机构和相关人员以政务(或公务)名义开设的、以传播政务(或公务)信息为主的一种微博账户和内容形态,它是近年来中国社会中官民之间进行意见交流的新兴渠道。从政治传播学的研究视角,本文选择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务微博的传播模式以探究政务微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对政务微博的博主传播者1特征、传播内容、传播行为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本研究认为,目前我国政务微博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大抵属于"沟通政治"的范畴,其本质是一种意见民主,即政务机构和政(公)务人员通过微博将政策和法规等信息传达给公众,后者以转发微博或评论等方式给予反馈,力图沟通官民,使上下通达,但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影响相关部门的政治决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仍有待研究。

    2012年00期 10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全媒体格局下受众互联网使用时空情境量化研究——基于天津市民全媒介使用的日记卡调查

    吴文汐;

    本研究通过日记卡调查对受众互联网使用的时空情境进行全面、深入、完整的考察,从中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住所这一空间的依赖度很高。白天的互联网使用情境特征受人们的工作(学习)活动的影响,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嵌入了工作(学习)情境中,然而在工作(学习)场所上网诱发正面情绪的可能性相对较低。9:00和18:00是全天互联网使用的两个关键时间窗,这两个时间点之后,互联网接触率均出现明显上升,网络接触行为在夜间比在白天活跃,在深夜的活跃度最高。互联网的黄金使用情境为21:00到21:45在自己的住所,在该情境里,网络接触率较高,同时也较易诱发良好的情绪。

    2012年00期 12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媒体格局下受众互联网使用时空情境量化研究——基于天津市民全媒介使用的日记卡调查

    吴文汐;

    本研究通过日记卡调查对受众互联网使用的时空情境进行全面、深入、完整的考察,从中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住所这一空间的依赖度很高。白天的互联网使用情境特征受人们的工作(学习)活动的影响,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嵌入了工作(学习)情境中,然而在工作(学习)场所上网诱发正面情绪的可能性相对较低。9:00和18:00是全天互联网使用的两个关键时间窗,这两个时间点之后,互联网接触率均出现明显上升,网络接触行为在夜间比在白天活跃,在深夜的活跃度最高。互联网的黄金使用情境为21:00到21:45在自己的住所,在该情境里,网络接触率较高,同时也较易诱发良好的情绪。

    2012年00期 12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手机传播能力与手机使用行为研究——以大学生为例

    曾凡斌;

    本文采用暨南大学学生使用手机的被访者(N=1218)的问卷调查资料,测量了大学生的手机传播能力与手机使用行为;通过因子分析,发现手机传播能力的潜在变量有技术—效率、偏好—情感、表达—恰当三个因子,手机使用行为的潜在变量有休闲—娱乐、沟通—交际两个因子。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手机传播能力对手机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大学生的手机传播能力的技术—效率、偏好—情感、表达—恰当三个因子对手机使用行为的休闲—娱乐、沟通—交际两个因子均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因而,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更为简洁的手机传播能力与手机使用行为的理论模型。

    2012年00期 13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手机传播能力与手机使用行为研究——以大学生为例

    曾凡斌;

    本文采用暨南大学学生使用手机的被访者(N=1218)的问卷调查资料,测量了大学生的手机传播能力与手机使用行为;通过因子分析,发现手机传播能力的潜在变量有技术—效率、偏好—情感、表达—恰当三个因子,手机使用行为的潜在变量有休闲—娱乐、沟通—交际两个因子。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手机传播能力对手机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大学生的手机传播能力的技术—效率、偏好—情感、表达—恰当三个因子对手机使用行为的休闲—娱乐、沟通—交际两个因子均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因而,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更为简洁的手机传播能力与手机使用行为的理论模型。

    2012年00期 13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微博传播与公共决策的互动模式

    谢蓓;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带动中国网络舆论力量不断增强,政府决策也因此逐渐倾向网络民意,社会公义在微传播推动的新传媒生态中得到伸张。与此同时,大量由微博披露的社会问题又被政府忽视,政府权威性与公信力因而衰退,网络社区中的矛盾日益加深,制度性逃避与文化自虐现象越来越普遍。中国目前为止在尚不存在政府决策与网络公众有效互动机制,二者的互动关系如何体现?是否存在固定的模式?笔者将尝试找出影响微博传播与公共决策之间互动的因子,并构建两者之间的互动模式,为认清中国特色的网络舆论与公共决策互动机制提供参考。

    2012年00期 155-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微博传播与公共决策的互动模式

    谢蓓;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带动中国网络舆论力量不断增强,政府决策也因此逐渐倾向网络民意,社会公义在微传播推动的新传媒生态中得到伸张。与此同时,大量由微博披露的社会问题又被政府忽视,政府权威性与公信力因而衰退,网络社区中的矛盾日益加深,制度性逃避与文化自虐现象越来越普遍。中国目前为止在尚不存在政府决策与网络公众有效互动机制,二者的互动关系如何体现?是否存在固定的模式?笔者将尝试找出影响微博传播与公共决策之间互动的因子,并构建两者之间的互动模式,为认清中国特色的网络舆论与公共决策互动机制提供参考。

    2012年00期 155-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研究生专栏

  • SNS在线人际传播与线下人际交往:映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韩晶晶;

    本研究以社会网络分析为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测量一个班集体的线下人际关系网络和SNS在线人际网络,探究两个人际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形成此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线下人际关系与SNS在线人际网络呈现出高度相关性。在SNS在线人际网络中,82.11%的强连带来自线下人际网络,但事实上,这些强连带只占线下人际网络强连带的29.22%。线下人际关系中的话题亲密性情感网络和咨询网络会影响SNS在线人际网络,其中个体之间的SNS在线使用关系,而非性别关系对SNS在线人际网络有显著影响。随着SNS的出现,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或许需要重新考察。

    2012年00期 167-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SNS在线人际传播与线下人际交往:映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韩晶晶;

    本研究以社会网络分析为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测量一个班集体的线下人际关系网络和SNS在线人际网络,探究两个人际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形成此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线下人际关系与SNS在线人际网络呈现出高度相关性。在SNS在线人际网络中,82.11%的强连带来自线下人际网络,但事实上,这些强连带只占线下人际网络强连带的29.22%。线下人际关系中的话题亲密性情感网络和咨询网络会影响SNS在线人际网络,其中个体之间的SNS在线使用关系,而非性别关系对SNS在线人际网络有显著影响。随着SNS的出现,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或许需要重新考察。

    2012年00期 167-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群体性事件中的抗争性话语分析

    齐发鹏;陈丽娜;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不仅表现为话语权的争夺,也是抗争性政治的体现。本文以2003—2011年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发生的46起群体性事件为切入点,采用文献阅读、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的方法,比较六种不同种类群体性事件的话语表现、形式特征与利益诉求。透过这一解读过程,总结出不同时间、空间下群体性事件的异同与抗争性话语的新特征。

    2012年00期 187-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群体性事件中的抗争性话语分析

    齐发鹏;陈丽娜;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不仅表现为话语权的争夺,也是抗争性政治的体现。本文以2003—2011年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发生的46起群体性事件为切入点,采用文献阅读、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的方法,比较六种不同种类群体性事件的话语表现、形式特征与利益诉求。透过这一解读过程,总结出不同时间、空间下群体性事件的异同与抗争性话语的新特征。

    2012年00期 187-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关键词分析

  • 网络民族主义:现实与想象的冲突——中国网民关于抵制《功夫熊猫》的争论启示

    肖珺;郑汝可;

    从国家、政府层面探讨网络民族主义有其现实合理性,因为,在网络普及后,已经出现过太多被国家神圣化的民族主义,然后又通过宣传、鼓动扩散到公民中,进而塑造反对外来者的民族认同。但本文质疑的是,有没有独立于国家实体的网络民族主义呢?如果有,它在当代中国又表现出何种特质?本文基于对独立于国家实体的网络民族主义的关注,主要分析当下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纷争。为更集中地进行深入探讨,本文聚焦2008年、2011年发生在中国的抵制《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事件和由此引发的中国网民讨论。本文试图揭示在这场文化民族主义话语的网络讨论中,中国网民是否赞同网络民族主义的话语表达?同时,在网民围绕文化霸权等讨论中,是否存在民族主义的话语?本文论证两个研究假设:中国网民对《功夫熊猫》存在网络民族主义的解释框架;网络实现的全球化观点市场促使文化融合成为必然趋势。研究证明,两个假设全部成立,同时,本文发现:(1)中国网民对文化民族主义具有自身的辨析能力。(2)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应该仅做静止地考虑。(3)在全球化以及新媒体的语境下,文化的融合呈现出一种新形式,文化不再是单一的有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的输出,更多地体现为双方互相容纳吸收的一种博弈过程。(4)由于经济强势的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对于文化商品的讨论中,网络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2012年00期 209-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民族主义:现实与想象的冲突——中国网民关于抵制《功夫熊猫》的争论启示

    肖珺;郑汝可;

    从国家、政府层面探讨网络民族主义有其现实合理性,因为,在网络普及后,已经出现过太多被国家神圣化的民族主义,然后又通过宣传、鼓动扩散到公民中,进而塑造反对外来者的民族认同。但本文质疑的是,有没有独立于国家实体的网络民族主义呢?如果有,它在当代中国又表现出何种特质?本文基于对独立于国家实体的网络民族主义的关注,主要分析当下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纷争。为更集中地进行深入探讨,本文聚焦2008年、2011年发生在中国的抵制《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事件和由此引发的中国网民讨论。本文试图揭示在这场文化民族主义话语的网络讨论中,中国网民是否赞同网络民族主义的话语表达?同时,在网民围绕文化霸权等讨论中,是否存在民族主义的话语?本文论证两个研究假设:中国网民对《功夫熊猫》存在网络民族主义的解释框架;网络实现的全球化观点市场促使文化融合成为必然趋势。研究证明,两个假设全部成立,同时,本文发现:(1)中国网民对文化民族主义具有自身的辨析能力。(2)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应该仅做静止地考虑。(3)在全球化以及新媒体的语境下,文化的融合呈现出一种新形式,文化不再是单一的有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的输出,更多地体现为双方互相容纳吸收的一种博弈过程。(4)由于经济强势的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对于文化商品的讨论中,网络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2012年00期 209-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的传播效果探析

    杨莉明;刘于思;

    本文通过对网络民族主义信息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是否会响应网络信息的号召去转发消息、抵制日货、抵制旅游以及参加保钓游行示威等活动主要取决于网龄、讨论事件的频率、对其他人做出相应行为的感知以及自身的民族主义倾向程度等变量。据此,研究者建议,对于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情绪和行为的引导应从加强网络媒体素养教育,积极做好媒体的舆论引导,防范从众效应,提倡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2012年00期 230-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的传播效果探析

    杨莉明;刘于思;

    本文通过对网络民族主义信息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是否会响应网络信息的号召去转发消息、抵制日货、抵制旅游以及参加保钓游行示威等活动主要取决于网龄、讨论事件的频率、对其他人做出相应行为的感知以及自身的民族主义倾向程度等变量。据此,研究者建议,对于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情绪和行为的引导应从加强网络媒体素养教育,积极做好媒体的舆论引导,防范从众效应,提倡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2012年00期 230-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媒介经验

  • 都市报微博影响力生成机制研究

    王秋菊;郝丽娜;

    《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和《新闻晨报》等都市报的官方微博无论是从日常的微博运营中、还是在舆论事件中,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本文在分析都市类报纸官博影响力现状基础上,探讨了微博影响力的生成机制,揭示了媒体微博影响力与其构成要素间的关系。

    2012年00期 24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都市报微博影响力生成机制研究

    王秋菊;郝丽娜;

    《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和《新闻晨报》等都市报的官方微博无论是从日常的微博运营中、还是在舆论事件中,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本文在分析都市类报纸官博影响力现状基础上,探讨了微博影响力的生成机制,揭示了媒体微博影响力与其构成要素间的关系。

    2012年00期 24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全媒体”转型辨析

    翁立伟;

    面对日益蓬勃的全媒体热潮,本文试图以相对客观、理性的视角,对"全媒体"的概念、定位及实现路径进行梳理与思考:在概念层面,"全媒体"具有相对性;在定位层面,"全媒体"的战略意义大于战术意义;在实现路径层面,"全媒体"转型的实现路径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012年00期 249-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全媒体”转型辨析

    翁立伟;

    面对日益蓬勃的全媒体热潮,本文试图以相对客观、理性的视角,对"全媒体"的概念、定位及实现路径进行梳理与思考:在概念层面,"全媒体"具有相对性;在定位层面,"全媒体"的战略意义大于战术意义;在实现路径层面,"全媒体"转型的实现路径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012年00期 249-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信息呈现形态、内容属性与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以上海五家都市报的新浪微博账号为例

    徐煜;

    对于传统媒体向微博平台转型的过程而言,一个比较具有现实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传统媒体应如何才能提升自己在微博中的影响力或传播力。本文基于《新闻晨报》、《新闻晚报》、《I时代报》、《东方早报》、《新民晚报》官方新浪微博账号所发布的2369条信息,来具体分析传统媒体的微博信息呈现形态与内容属性及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将主要关注以下问题:(1)结合相应的频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结果来看,上海各大都市报官方微博在呈现形态与内容属性上有何异同之处?(2)结合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具备怎样呈现形态与内容属性的微博信息将会显著提升微博的传播效果(转发数、回复数)?

    2012年00期 25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信息呈现形态、内容属性与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以上海五家都市报的新浪微博账号为例

    徐煜;

    对于传统媒体向微博平台转型的过程而言,一个比较具有现实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传统媒体应如何才能提升自己在微博中的影响力或传播力。本文基于《新闻晨报》、《新闻晚报》、《I时代报》、《东方早报》、《新民晚报》官方新浪微博账号所发布的2369条信息,来具体分析传统媒体的微博信息呈现形态与内容属性及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将主要关注以下问题:(1)结合相应的频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结果来看,上海各大都市报官方微博在呈现形态与内容属性上有何异同之处?(2)结合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具备怎样呈现形态与内容属性的微博信息将会显著提升微博的传播效果(转发数、回复数)?

    2012年00期 25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征稿简则

    <正>《中国网络传播研究》(China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tudies,CCCS)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主要刊登与中国互联网、新媒体传播领域有关的高水平学术性论文,计划每季度出版一期,目前每年出版一期。《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

    2012年00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征稿简则

    <正>《中国网络传播研究》(China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tudies,CCCS)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主要刊登与中国互联网、新媒体传播领域有关的高水平学术性论文,计划每季度出版一期,目前每年出版一期。《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

    2012年00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