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筱玫;
本文尝试提出一个理解计算机中介传播的理论架构,作者以传播模式中的几个变项为本,针对传播者、频道、回馈、受播者、效果等元素,将计算机中介传播研究粗分为三大类:一是结合频道与效果,探讨计算机中介的媒介特质;二是结合传播者与受播者的相互回馈,探究计算机中介下的互动;最后谈概念逐渐聚合的传播者与受播者,也就是计算机中介下的人。在媒体特质方面,本文从"线索缺乏"与"线索补偿"两个概念出发,介绍去线索之相关理论:社会临场、信息丰富与社会脉络取径,另外提出"电子副语",诠释线索补偿的效果。在互动层面,本文提出"符号互动论"、"结构行动论"、"关系建构论",将相关理论纳入这三个领域,包括社会认证与去个体化模式、调适性结构行动理论、社会信息处理取径与超人际互动模式。最后,本文尝试探讨计算机中介下的自我,简单介绍后现代主义观点,并就传播者的"虚拟化身"与"观展表演"现象进行探讨,以个人媒体行动做总结。
2007年00期 v.1 3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昭勋;
今天,新闻传播领域正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数字化革命,网络新闻学正在或必将成为新闻传媒的主流发展趋势。网络新闻学之定义与历史无疑应该是该学科最基础的理论知识,然而,到底什么是网络新闻学?为什么说它的定义是一个"移动的标靶"如此难以界定?英语中online joumalism、web journalism和digital journalism有何异同?难道真如有的学者所说web journalism一词"取代"online journalism是网络新闻传播研究深化与成熟定型的一个标志?为什么网络新闻学的历史会成为新闻传播研究中一个颇具争议的议题?迄今为止对于网络新闻学的历史又有哪几种主要观点?它们各自的依据又是什么?本论文在查证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网络新闻学历史研究中所存在的三种主要版本及其理论依据,同时根据网络新闻学历史的外延范围,在已有的网络新闻学定义基础上对其内涵予以了清晰的界定。
2007年00期 v.1 6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熊澄宇;何威;
新媒介研究的疆域是什么?有哪些可用的理论和方法 ?这个领域内当下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是什么?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回溯了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体系和传播学中"媒介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简单审视了新媒介研究的国内、国际现状,进而对与新媒介研究有关的理论进行了梳理、整合和结构化,提出了一种新媒介研究的理论体系。
2007年00期 v.1 7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柯惠新;马文娟;李维;李馨;种道荣;
本研究探讨了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创造力间的关系,研究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互联网的内容、互联网的网上活动和互联网的使用形态对青少年创造力的作用。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互联网使用可能从上述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的创造性人格有所影响。本研究选取的数据收集对象为北京市城区高中生,通过实证分析,大部分假设得到了证实,即互联网使用的确对青少年创造力存在正面的影响。
2007年00期 v.1 9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鹏;陈艳艳;
2005年10月到12月间,本文作者对中国湖南、四川、海南省的4个贫困县和20个贫困村进行了实地调查,以全面了解当地居民的媒介接触习惯。作者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并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得出关于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媒介接触习惯的初步分析结果。本文以此次调查结果为依据,对比报纸、广播、电视,分析了互联网络在中国经济欠发达及少数民族生活地区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缩小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途径及现实意义。
2007年00期 v.1 11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京肃;王锡苓;李惠民;
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引入互联网、让农民接触网络信息,是国家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通过农业信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笔者通过对宁夏灵武市白土岗乡建设"农民网吧"的实地调查,得到了农村网络信息接入的另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即通过政府政策性支持,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农村信息系统。这是西部农村信息化的有效探索和实践,其中政府政策性支持的连续和协调,是该地区农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本文通过对该地区"首家农民网吧"的出现和消失的背景进行分析,指出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不能单纯依赖市场化模式,而应该从政府政策性支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入、肯定新技术创新代理人的积极性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入手,切实可行地发展农业信息化,为农民提供有效、实用的信息服务。
2007年00期 v.1 13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汤允一;吴孟轩;
近几年网络族群流行"网志"(web log)的书写,在其个人所拥有的网志里,以日记、随笔、散文或小说等书写方式抒发情感,吸引其他博客(blogger)的注意。本研究针对博客书写自我揭露之程度与其网络中人际关系之情形,进行探究,希望揭示两者之关联性。本研究之数据收集,以网络问卷调查方式进行。252份有效样本显示,"自我揭露"以因素分析(factoranalysis)萃取出"印象形成"、"亲密关系"、"本尊与分身"和"自我描述"等四项因素,"网络人际关系"萃取出"寻求知己"、"团体力量"和"人际吸引"等三项因素。经皮尔森积差相关(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分析网志中之自我揭露与网络人际关系之关联性发现:(1)网志中自我揭露与网络人际关系各个因素之关联性皆达显著水平;(2)自我揭露之四项因素与网络人际关系中的"人际吸引"呈现负相关。此外,上述关联性经净相关分析,控制"人口学变项"以及"网络书写行为变项"后仍达显著水平。据此,博客书写自我揭露程度愈高,其网络人际关系之"寻求知己"和"团体力量"愈强,而"人际吸引"愈弱。
2007年00期 v.1 14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闵大洪;
本文是对中国互联网进入Web2.0阶段以来传播状况的一次梳理和评析。2005年,中国互联网进入"Web2.0"新阶段。Web2.0的本质是"参与式的架构",因而使互联网上"一人一媒体"及"所有人向所有人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简便,使传播内容更加多元、传播形态更加多样的局面得以呈现。伴随Web2.0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新变化,政府、网站、网民三者间的关系亦变得更加微妙。政府面临着"如何管理"的难题,网站面临着"如何营利"的压力,网民面临着"如何表达"的选择。在中国目前的新闻体制现实中,Web2.0阶段尚无法实现互联网上的公民新闻、草根媒体的局面,但技术的作用和用户的意识将使今后互联网管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2007年00期 v.1 17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