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 2008年
访问量:38242

专题:互联网变革与法制

  • 网络公共性表达的诉讼制度优化

    杨世宏;陈堂发;

    网络公共性表达实现法治理性的重要路径就是诉讼制度的优化:首先,强化执法司法行为的程序正义性,采取刑事检察听证制度制约办案程序符合法定正义,并对案件实行异地管辖与批捕立案上提,防止地方权力干预。其次,着重诽谤犯罪的自诉与公诉制度设计的完善,理性解释法律条文,网络诽谤应该优先适用民事责任。符合刑事诽谤责任追究要件的,应有条件地去公诉化。最后,推进以审判权制约侦查权的诉讼制度建构,弱化侦查权的中心地位以恢复辩方主体的平等性,排除非法证据,确立审判权中心地位,在此基础上加强控告方的证明责任。

    2017年01期 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社交媒体环境下表达权行使判断机制研究

    李丹林;曹然;

    对表达权的行使恰当与否的判断,相对于对其他权利行使的判断,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社交媒体为人们的表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对于相关实践问题的观察和对于中美两国相关问题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对于美国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第三方事实核查机制的研究,对我国未来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加科学理性地规范表达权的行使、更好地建构表达权行使判断机制提出了一些意见。

    2017年01期 3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政府严格监管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困境探析:基于欧盟《一般信息保护条例》的分析

    聂静虹;林子皓;

    随着社会电子化和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公民个人信息管理受到来自业界和学界的关注。本文借镜欧盟自上而下的监管经验,以数字隐私权监管-参与关键方为研究取径,分析了三个议题:(1)区域分歧背景中的政策制定者如何框定隐私权边界。(2)非知情同意文化和"隐私悖论"理论下的个人隐私监管困境。(3)跨国企业在隐私政策表述中的模糊化文本策略。这些讨论帮助国内学者探究在中国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可能的实践与困境。

    2017年01期 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论文

  • 网络健康素养、社会资本对西部农村网民健康信息行为的影响

    马志浩;吴玫;

    现阶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互联网来找寻健康信息,并进行分享,进行健康行为决策。虽然国外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网络健康行为相关的研究,但目前国内极少有该类研究出现。本研究以网络健康素养、社会资本的理论框架来分析西部农村网民健康信息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对四川省朝天区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到如下发现:(1)网络健康素养与被试的在线健康信息寻求数量正相关,与健康信息来源数量、健康信息提供无显著关联;(2)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规模与被试的健康信息来源数量正相关,声望网顶与被试的在线健康信息寻求数量、健康信息提供行为正相关;(3)社会资本中的声望规模能够调节网络健康素养对在线健康信息寻求数量的影响,但是这种调节作用是消极的。本研究最后讨论了这些现象的成因及实践应用意义,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说明。

    2017年01期 6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 ]
  • 网络视频下载格式引发的问题研究:以优酷、腾讯、爱奇艺视频为例

    白净;苏一峰;

    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已占到广告业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而视频广告是互联网广告的一个重要来源。为了争抢广告,网络视频平台想方设法留住用户,包括推出自家客户端、提供品类丰富的海量内容等。本文研究的问题很小,且不为公众所关注,即网络视频平台,通过推出自家视频下载格式,将用户从某一平台下载的视频,与该视频客户端(播放器)捆绑在一起,平台之间互不兼容。此举令用户不便,即用户在A平台下载视频,只能用A客户端(播放器)播放,这样就把用户与该平台永久绑在一起,将第三方视频播放器排斥在外。当用户使用A客户端播放视频时,即使是已经下载的视频,A平台也可以强行插入广告(只要用户在线)。一旦用户下载了加密格式的视频,就无法将视频再次上传到其他平台,平台方变相实现独占视频资源的目的。这种行为从保护平台利益角度来看无可厚非,但却违背了互联网互联互通、包容共享的精神,同时当某一平台占据主导地位时,就会形成垄断。

    2017年01期 9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两岸增进政治互信的新媒体路径探索

    谢清果;林凯;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在社会各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它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格局,呈现出新的传播景观,也彰显出其强大的政治功能。在两岸交流过程中,尤其是在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中,新媒体已经并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本文拟通过探讨两岸增进政治互信的新媒体路径,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提供一定的策略参考。

    2017年01期 10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社会认同视角下的海峡两岸数字公共领域构建

    谢清果;杜恺健;

    由于两岸政治联系的减少,目前两岸的交流主要停留在民间层面,如何通过民间的交往进而促成政治上的交往破冰,已经成为研究当前台湾问题的核心。当前互联网媒体所形成的公共空间正逐渐成为两岸民众自由交往与形成共识的便捷渠道,而在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之下,两岸公共领域建设不仅是一个试图在可以自由对话、商谈的空间之中,通过批判、理性的交往行为来改变两岸交流的交往机制,而且是一个改变两岸对自我范畴的分划,促进两岸之间的社会认同,形成两岸统一的交往机制。通过对"贴吧远征"事件的分析,我们认为网络公共空间为两岸之间的理性对话提供了交流的空间,而这一空间恰是用来争取两岸社会认同的重要手段。有了理性的沟通,平等自由的对话得以实现,通过言语和媒介来改变群体关系的可能得以实现,才能够改善两岸社会认同的现状。当两岸之间的群体认知差异趋同之时,也正是实现两岸"一家亲"之日。

    2017年01期 12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当前“网俗”现象分析和治理策略研究——以涉宁舆情为例

    刘元臻;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应用的迅猛发展使信息传播更为便捷而多元,也给网络内容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突出体现为网上色情、暴力、侵犯隐私等网络舆论低俗化现象的屡禁不绝、花样翻新。本研究中,笔者先通过概念辨析精准定位研究对象——"网俗";再借助所在工作单位的三套大数据分析软件系统为检索工具,以涉宁网络舆情事件为观察窗口,开展定量分析;最后,从公共危机管理以及政府治理的研究视角探讨相关危害及治理策略。

    2017年01期 13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浅析移动短视频“成瘾”的必然性——以“抖音”为例

    孔子南;桑耘;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基于新媒体的移动短视频软件也在不断地发展,并逐渐占据了人们的手机屏幕,成为人们社交、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抖音"这款音乐短视频应用软件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分析,认为其简洁易用的界面设计、创新的内容生产、针对用户兴趣并加以改进的系统推送以及充分占据用户碎片化时间等四个因素,是使其在短时间迅速发展,成为国内短视频软件市场主要软件之一,并让用户悄然"成瘾"的原因。

    2017年01期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 ]

研究生专栏

  • 公共危机治理视野中的新媒体公共传播力建构

    史剑辉;靖鸣;

    在全球化、网络化、现代社会转型等多重语境中,公共危机治理既是国际社会的职责,也是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职责。公共传播被看作是凝聚社会共识、协调公共利益关系、应对公共危机的有效途径。危机治理中公共传播面临"失语"与"失范"的双重困境;新媒体在连接社会要素、整合社会资源、平衡权力关系等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蕴藏着丰富的公共传播力;从遵循制度、建立连接、融合发展等方面构建新媒体公共传播力,有利于形成社会共识,应对公共危机,推动社会治理的发展。

    2017年01期 15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 视障者的微信使用及其与己相关的公共事务参与研究

    王东丽;巢乃鹏;

    在众多社交媒体之中,微信的发展势头迅猛,不仅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公众参与与己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的重要平台。笔者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走访,发现微信已经融入包括视障人群在内的弱势群体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借助读屏软件、助视器等无障碍设施,视障者可以使用微信参与社会互动和社会交往。本文重点采用文献分析与深度访谈的方法,对视力障碍者的微信使用行为及其与己相关的公共事务参与行为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微信加剧了人际交往中的强弱关系,通过微信强化的"强关系"交际网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视障者对与己相关的公共事务的参与;微信使用对受访者线上的与己相关的公共事务参与影响较为显著,对其线下的与己相关的公共事务参与影响并不明显。

    2017年01期 170-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 大学生错失焦虑的成因以及影响研究

    梁正燚;李玉鑫;廉赛赛;刘晓艺;

    媒介技术的发展压缩了时间与空间,社交媒体的崛起使我们在社交网络环境中被来自各个时间和空间维度的信息裹挟,由此衍生并显化了错失焦虑现象,即用户对最新信息的渴望与焦虑心理。本研究讨论错失焦虑对社交媒体使用程度的影响,并从心理需求满足和负面情绪角度出发,探讨错失焦虑作为一种社交时代的新状态出现的原因。研究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派发并回收了303份问卷。研究发现,错失焦虑对社交媒体使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错失焦虑越高,社交媒体使用程度越高。此外,在成因方面,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对错失焦虑有显著的影响。社交焦虑与错失焦虑呈正相关,即社交焦虑越高,错失焦虑越高。孤独感与错失焦虑呈负相关,即孤独感越低,错失焦虑越高。

    2017年01期 187-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8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0 ]

媒介经验

  • 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品牌推广效果对比研究——以广西师大旗下“理想国imaginist”和“小阅读random”为例

    万宇;高雅飞;

    平台推广是辅助社群升级的重要工具之一,国内出版社进行品牌推广现在普遍重视微信公众平台。本研究采用实证方法,跟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旗下"理想国"与"小阅读"20周的微信公众号推广的数据,经过数据分析有如下发现:出版物推荐类文章热度最高;形式上,"标题党"和榜单类文章更容易获得高点击量;知名作者的"粉丝效应"对于提高文章阅读量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举办线上活动如摄影展、读者福利,或是同线下活动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公众号热度。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建议: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的栏目设置和图文主题应立足读者兴趣点;采用多重策略提高阅读、点赞、转发数量;在保证发文数量的基础上针对出版物特点选择宣传策略;分析、利用品牌优势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举办线上活动与读者良好互动的同时提升品牌自身审美品位;紧密联系作者、发掘作者资源、建立高品质作者群,这些措施都可以帮助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扩大品牌影响力的目标。

    2017年01期 205-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下载本期数据